正文卷 第145章 青黛夜聊佛源(二)
南宫青黛捧起茶碗又喝了一口,感受着野山茶的清香和回甘,,继续慢慢说道:“还有啊,佛教成为主流的时候是依仗社会力量和官方的支持,这其实跟佛教初创时期的想法是违背的。
另外,佛教最终形成分裂也是因为佛家思想中的一些悖论和难题始终无法自圆其说造成的。众多高僧大德为了自圆其说无休止的打补丁,所以佛教就出现了经、律、论,称之为三藏。
佛教分流成为两支,也就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基本全部传承佛陀的原始佛教,而大乘佛教的兴起和形成主要是龙树的中观论出世。
大小乘佛教最基本的区别就是小乘佛教的果位是阿罗汉,大乘佛教的果位是菩萨道进阶佛,称为无上正知正见正觉。
大乘佛教向中土渗透流传,小乘佛教也就是上座部佛教,向南流传到斯里兰卡等国,大乘佛教进入藏区主要是金刚智,莲花生的功劳。
进入中土内地的功劳首选是法显,鸠摩罗什,玄奘 。
大乘佛教有三身三世佛、应身佛,报身佛、法身佛,三世,有竖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横三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中央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区别了。
龙树的中观论,在学术界称之为佛陀第二。进入中土的大乘佛教基本和原始佛教理论没有关系了。大乘佛教尤其融合了中土的儒家道家思想。也是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形态,王权需求,百姓的喜好。于是,各类大乘佛教的经书和论就更多了。这就是所谓的“善巧法门”。
现在咱们再说说佛教流派吧。
佛教进入中土分为两个流派,一个进入藏区后来称之为密宗,另一个进入中原,后成为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兴起于南北朝,大盛于唐朝。渐渐的,汉传佛教又分化为八大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法相宗等等。每个宗派所奉持的重要经典是不一样的。
其中禅宗奉达摩为中土禅宗一祖,然后一支开五花,在神秀和慧能分化后又有南北之分。
达摩没有到达少林之前,曾经和梁武帝萧衍有过交流,梁武帝萧衍虽然奉佛教为国教,但是两个人的交谈很不融洽。观念不一样。梁武帝信奉功德论。达摩信奉开悟论。
梁武帝萧衍曾经以身伺佛,让大臣和朝廷出银两去寺院再把自己赎回,这样的行为反复有三次
梁武帝萧衍几乎掏空国库,大肆新建寺院,供养僧团。我们熟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就是这个时期寺庙众多。
梁武帝萧衍还用行政权利颁布了《断酒肉文》,从此佛教信徒开始吃素。他还创造了“魔”这个字,在梁武帝之前,说到“魔”都是“摩”。
梁武帝虽如此功德,却在八十岁活活饿死宫中 。很惨。他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才华横溢,只活了三十岁。对了,昭明太子有《昭明文集。也是他把咱们所熟知的《金刚经》进行了段落分品。
汉传佛教融合吸纳了中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才得以日益壮大 。尤其是王权的辅助。不得不说有个流派叫“唐密”,在中土消失后,被一个叫空海的法师带到了倭岛成了真言宗,后来发展的十分完善 。
女皇武则天曾经以弥勒佛转世自称,并且咱们所熟知的所有佛经开篇的开经偈:“无上深甚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就是武则天撰写的,流传至今。对了,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的面相据说就是按照武则天的貌样雕塑的。唐朝,真的是家家观世音,户户弥勒佛。
佛教流入中土后,和中土原有的儒家,道家还有民间习俗产生了融合。
于是又出现了一些原始佛教根本没有的现象。下面我把这些现象来给大家说一说 :
(1)寺院中盛行点蜡烛烧香,这在东南亚佛教是看不到的。
(2)拜佛求财求子求平安,为了福报而做所谓的功德,如同花钱跟佛菩萨做买卖 。
(3)汉传佛教一下子涌现出了无数的菩萨无数的佛。根据佛教典籍,三千大千世界有无数的佛菩萨 。
(4)佛教寺院居然还出现了算命、占卜、功德箱等等。其实,这既是迎合个普罗大众的精神需求,也是融合了道门的一些道术的典型表现。
(5)汉传佛教虽然分了八大宗,但是处处在“论”空说“明心见性”, 佛教典籍流传最多的是《心经》和《金刚经》 。
(6)悖论随之而来,既然佛教说一切皆是虚妄无我无主体无客体,那么佛教所宣扬的因果轮回怎么办?
因为因果轮回业力报应,是要体现在一个实体上的,于是大量的补丁论又出现了,这些问题至今为止还是没有解决 。
(7)佛法在我看来是否就是一种智慧,一种对人生态度的境界,一种对生命认知的智慧,一种对生死淡然从容的解脱之法 。
(8)佛教成了宗教,建了寺院,有了财产,有了财产的支配权和继承权的问题是不是又有了一个大大的“我”的实体 。
(9)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既然佛菩萨讲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修行之人讲究清心寡欲。为什么要把极乐世界和东方净琉璃世界说的那么金碧辉焊、有各种黄金铺地,宝石做的浴池,各种宝树各种宝树。都已经登顶极乐或证得菩提了,还需要金碧辉煌的宫殿干嘛?还需要黄金宝石美玉好吗?这好像是悖论。”
南宫青黛说到这里,端起茶碗,尽情地喝了起来。
潘南榭心中对南宫青黛已经彻底改观了。不错呀,看来裴鸿影说得没错,这女人有些才情呢。
居初梅和白草还在消化南宫青黛的这些知识点,或者说逸事。
潘南榭笑道:“青黛,你总结一下吧,我估计这两丫头能消化一个月呢。”
刚说完,就招来两丫头的白眼。
南宫青黛轻声一下,她心里很是愉悦呢,因为她又听到了潘南榭喊她青黛了。
南宫青黛说道:“好,我总结一下吧。
一,我认为佛学本来就是一种哲学体系。
核心就是奉行众善,放下执念,淡然面对生死观,通过修行行为加成心理暗示或调节身心或开悟生死观、世界观等。
二、信徒通过供养三宝,放生,念经诵咒,有的想避灾驱祸,增福添寿,或者希望往生净土来生大富大贵,这是个人的事,人总得有所寄托有所信仰。不存在好坏和对错。不予置评 。
三、禅宗是中土特有的,有南北之分。当初慧能为了避免被害,远遁岭南,隐姓埋名十多年才出山。
说明了佛教信徒内部也免不了名利竞争,佛教也是必须倚仗王权才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佛教佛法并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食人间烟火的 。
四、曾经有报道说,有的地方一个区就有上百个活佛,只能一笑,但凡利用信徒想要驱灾避祸或增福增寿的心理收敛钱财的,应该都是伪上师、伪宗教。
五、另外很多信徒,喜欢转述自己不曾见到过的一些神奇事物,来往佛教因果轮回报应上面靠。我不否认这个世界会有一些科学难以解释的现象但是不要把个别现象当作常态来解释,因为这是传销界的惯用伎俩 。
六、任何一个宗教或者哲学体系,没有绝对完善的,佛教有辩经的传统。
如果你进入了一个修行团队所接受的示下,不能质疑,不能说不,必须深信不疑,那么恭喜你,你进入了一个伪宗教团队。
七、修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
吃喝玩乐工作学习,社交中待人为善,助人为乐,淡然名利,少些欲望,淡然从容面对疾病,苦难,生死等。
很多人每天点烛上香手握佛珠,衣食无忧胸大谈云水禅心,谈宽容慈悲,谈放下谈堪破,可是一旦自己的现实利益受损,立马就面目全非,这类“学佛”的人也很多。
八、佛教中还有众多学科,哲学、美学、文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等 。
也有很多人不亲近佛教。认为跟自己一点没关系都没有。个人喜好,不予置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成语都是源自佛教。有的是根据经书音译,有的是意译。已经离不开这些文字啦。比如:世界,无量,无穷,刹那,牛鬼蛇神,现身说法,胡说八道,海阔天空,一丝不挂,大彻大悟,前因后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太多太多啦。
九、最后引用金刚经三句经文作为结尾吧。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南宫青黛说到这里长长吐了一口气,说道:“我说完啦。”说完,捧起茶碗喝了一大口。